公司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研发体系

研发体系

刘翔平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临床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与情绪障碍。任全国学习障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北京市健康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夏门附属中学心理健康首席顾问,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经访学美国、匈牙利等国。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学习障碍和注意力障碍,创办全国第一所专门诊断与矫正儿童学习障碍的学校。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阅读障碍的形音联结机制及干预研究”(2006-2009)。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国际积极心理学会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障碍的论文150多篇。出版《分心不是孩子的错》,《儿童注意力障碍的诊断与矫正》、《注意力障碍100问》等专著30多部,他的应用研究成果被载入《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中国最有影响的十大家教主张》一书,并担任中国移动高端客户家庭教育讲座专家和卫生部专门服务于儿童注意力障碍的项目“阳光计划”的首席专家。

刘教授承担的有关学习障碍的课题如下:
“学习障碍的认知机制、诊断与矫正研究”,教育部十五教育规划博士点基金。
“学习障碍的的认知缺陷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研究”。,北京市十五教育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阅读障碍的亚类型其认知加工机制”,2003年,全国十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习困难与个别化差异研究”2004年,横向课题
阅读障碍亚类型认知机制及其干预研究,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儿童注意力亚类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2008年,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
儿童阅读障碍认知机制及其干预研究,20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刘翔平教授发表的有关注意力障碍的文章如下:
1. 刘翔平, 齐建芳. 论学习障碍与学习能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6, (1): 53-57.
2. 刘翔平, 刘雪梅, 齐建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 13-17.
3. 刘翔平, 牛端. 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评估模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1): 14-17.
4. 刘翔平, 刘雪梅.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量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 55-59, 23.
5. 刘翔平, 刘希庆. 教师如何管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 49-52.
6. 丁玎, 刘翔平, 李烈, 赵辉, 姚敬薇, 田彤. 阅读障碍儿童识字特点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2): 64-67.
7. 刘翔平, 王中妙, 陈惠霞. 用多重评估法对小学生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筛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2): 66-69.
8. 刘翔平, 丁玎.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与巴克利的行为反应抑制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3): 302-308.顾群, 刘翔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两种评估取向的整合及评估模式的建立. 中国特殊教育,2004, (9): 92-95.
9. 刘翔平 张微“ADHD儿童的亚分类与人格类型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3卷第2期, 111页
10. 张微, 刘卫卫, 刘翔平(通信作者). ADHD的反应抑制与延迟满足特点及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张微, 刘翔平, 王斌, 廖冉. 两类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差异及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8): 77-81.
12.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 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23-25.
13.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刘卫卫,王斌. 教师与家长采用DSM-IV评估儿童ADHD的结果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301.
14. 顾群,刘翔平. 教师评估"注意缺损障碍儿童"因子变异的分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8):55-57.
15. 张微,刘翔平,王博,陈乾鑫,冉俐雯. 三种亚型ADHD儿童在停止信号任务上的表现的个案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9(9):601-602.
16. 张微,刘翔平,金颖:ADHD儿童的选择性抑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 :29-33.
17. 刘卫卫,刘翔平,钟姝.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视通道时距估计能力.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30-35.
18. 宋红艳:前摄抑制对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和阅读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第2期,第28-35页。
19. 金颖 刘翔平 复杂任务中反馈对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10年第9期,第68-73页
20. 余雪 刘翔平(通信作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缺损:行为抑制还是能量库?《 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6期,第42-48页
21. 张微 刘翔平(通信作者):“热”执行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阅读障碍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2010年第42卷第3 期,第415-423.
22. 张微 刘翔平(通信作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缺陷研究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第25卷第6 期,第448-451.
23. 金影 刘翔平,两种亚型的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反应时的个体变异性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82-87
24. 钟殊 刘翔平(通信作者):发展性阅读障碍注意力转换缺陷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3期,第47-52页
25. 金颖 刘翔平(通信作者):反馈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错误监控能力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第4,期,26-31
26. 金颖刘 刘翔平:知觉负荷对注意缺多动障碍儿童过滤分心刺激能力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8期,第43-49页。
27. 金颖 刘翔平(通信作者)“工作记忆负荷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过滤新异分心刺激能力的影”,《心理学报》,2013年第9期
28. 李开强 刘翔平(通信作者):不同时距和通道性质对ADHD儿童时距估计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9期(漏报)
29. 刘仪泽 刘翔平(通信作者):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听觉注意转换延迟缺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5期。
30. 余雪 李开强 刘翔平 比较两种工作记忆训练对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3卷,第2期,PP201-206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
    4008791605